
单主梁和双梁门式起重机的选用 ,它应符合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1993的有关规定,吊具在不工作时应与运输车辆有0.5m以上的间距,门式起重机一般根据门架结构形式、主梁形式、吊具形式来进行分类。
起升机构:采用起重行业专用控制站与主令控制器相配合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制动与调速,该系统具备常规的过载、短路、失压及零位保护。
控制器档位:3-0-3,上升为三档,--、二档为慢速档,电阻系手动切除,第三档为加速挡,电阻通过延时继电器控制的加速接触器自动切除,-终达到全速。下降为三档,--档为反接制动档,实现负载慢速下降,第二档为单相制动档,实现负载慢速下降,第三档为强力下降档,实现负载快速下降,电阻通过延时继电器的加速接触器自动切除。大小车运行机构:采用转子串电阻与凸轮控制器配合,实现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及调速。控制器档位:5-0-5。大小车运行机构转子串电阻采用一相开路形式,使起动、运行更平稳。
在工作中,门式起重机外部尺寸与堆场的货物及运输车辆通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尺寸,以利于装卸作业。一般运输车辆在跨度内装卸时,应保持与门腿有0.7m以上的间距。门式起重机的跨度是影响起重机自身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中,在满足设备使用条件和符合跨度系列标准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跨度。 一般情况下,起重量在50t以下,跨度在35m以内,无特殊使用要求,宜选用单主梁式。如果要求门腿宽度大,工作速度较高,或经常吊运重件、长大件,则宜选双梁门式起重机。
每一年维护与检查一次,除了包括半年检查内容外还应有:
1)检查所有减速器的齿轮啮合和磨损情况,齿面点蚀损坏不应超过啮合面的30%,且深度不超过原齿厚度的10%(固定弦齿厚);齿轮的齿厚磨损量与原齿厚的百分比不得超过15%~25%;检查轴承的状态;更换润滑油。
2)检查大、小车轮状况,对车轮轴承进行润滑,消除啃轨现象。
3)检查主梁、端梁各主要焊缝是否有开焊、锈蚀现象,锈蚀不应超过原板厚的10%,各主要受力部件是否有疲劳裂纹;各种护栏、支架是否完整无缺;检查主梁、端梁螺栓并紧固一遍。
4)检查主梁的变形情况。检查小车轨道的情况。空载时主梁下扰不应超过其跨度的1/2000;主梁向内水平旁弯不得超过测量长度的1/1500;小车的轨道不应产生卡轨现象,轨道顶面和侧面磨损(单面)量均不得超过3mm。
5)检查卷筒情况,卷筒壁磨损不应超过原壁厚的20%,绳槽凸峰不应变尖。
6)拧紧起重机上所有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栓。
全门式起重机:主梁无悬伸,小车在主跨度内进行。 (b)半门式起重机:支腿有高低差,可根据使用场地的土建要求而定。 (c)双悬臂门式起重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的受力和场地面积的有效利用都是合理的。 (d)单悬臂门式起重机:这种结构形式往往是因场地的限制而被选用。货物过门腿时,应有0.5m以上的间距。 (5)门式起重机电气设备的选用,能满足门架沿起重机轨道方向的稳定性要求; (b)货物的外形尺寸要能顺利通过支腿平面钢架; (c)注意使轮距B与跨度S成一定比例关系,一般取轮距B=(1/4—1/6)S。 (4)门式起重机间距尺寸确定